一文了解 Web3 數據賽道:市場結構及未來趨勢

如果說 2021 年科技領域的熱詞是元宇宙,那麼今年的席位大概率會留給「Web3」,一時之間,各種科普、分析、展望、質疑紛至而來,這個名詞成為了當之無愧的流量密碼。

在各種各樣的觀點裏,雖然大家對 Web3 的定義不盡相同,但有一個共識是,Web3 能夠讓用戶對自己的數據擁有所有權和自主權,而這也是推動 Web2 向 Web3 進化的關鍵因素。隨著我們的生活與工作被更加徹底的數字化,即,人類人一起活動都將以數據流呈現時,這種數據權利的讓渡就顯得尤為關鍵。

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Web3 的數據賽道會成為新秩序下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而站在創業者的角度來講,由區塊鏈技術驅動的去中心化網絡,其本質是一個開放、無許可的分布式數據庫,數據方向天然存在許多需要被服務的場景,選擇它大概率能夠在正確的科技樹上進化和生長。在今天這篇文章裏,我會為大家梳理現有 Web3 數據賽道的市場結構及典型玩家,簡單解讀它未來發展趨勢,並分享一些 SevenX 的投資判斷。

本文核心觀點:

Web3 打破了數據孤島,同時將數據權利歸還於個體用戶,用戶可隨時攜帶,可任意與應用發生組合與交互。
Web3 數據賽道的結構可以被劃分為四個層次,分別為數據來源,數據獲取、數據查詢與索引、數據分析與應用。而項目的去中心化程度、可擴展性、所提供的服務的速度與準確度、場景的不可替代性等是我們判斷項目的主要維度。
隨著數據市場參與者的逐漸豐富以及數據本身的沈澱和積累,數據的價值會大幅提升,但如何在利用數據產生更大價值的同時更好的遵循區塊鏈原教旨精神保護隱私,是另外一個重要議題。
通過多維數據向量來構建去中心化的聲譽體系是 Web3 數據市場下一個最重要的用例之一,基於聲譽體系,各類金融場景比如信用借貸的解鎖成為可能。
當我在談 Web3 數據的時候,我在談什麼?

人類文明在發展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數據,它們或被遺忘,消失在時間的長河中,或被記錄,沈澱為被人知曉的歷史,而互聯網的出現,則讓人類對數據的記錄有分享能夠以一種效率更高、容量更廣的方式來進行,數據的價值由此進一步被發掘,其重要性也逐漸成為整個社會的共識,在《經濟學人》2017 年 5 月刊的封面故事裏,數據更是被定義為「世界上最具價值的資源」。

但隨著在互聯網上沈澱的數據越來越多,一個根本性的問題開始顯現:個體產生的數據創造了價值,但這些數據並不歸屬於個體,其創造的價值也沒有分配給個體。於是人們向往一種新的秩序,於是 Web3 應運而生。

那 Web3 是如何重塑數據價值的呢?主要有三個方面:

1、讓數據公開透明且不可篡改。

在 Web2 的世界裏,應用們通過提供免費的服務來獲得用戶數據,然後通過壟斷這些數據來牟利並建立自己的商業護城河。數據存儲在他們的中心化服務器上,外界無法訪問,也無從得知哪些數據被存儲,以什麼方式和顆粒度被存儲,而且一旦這些應用遭遇攻擊或者主動地結束服務,用戶的數據可以在一夜之間化為烏有。但是在區塊鏈技術作為底層的 We3 框架下,鏈上數據實現了公開、透明及不可篡改,這是它們能夠被更好使用的前提。

2、打破數據孤島,提升互操作性。

每當使用一個新的應用,不需要不厭其煩地走一遍註冊流程,這應該是 Web2 數據孤島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在用戶側最直觀的表現。因為各個應用都擁有自己的數據庫,彼此獨立,無法打通,所以造成了這種重復性采集。同時,用戶的行為數據被碎片化地掌握在不同的應用手中,既無法跨平臺復用,也不能進行整合。而在 Web3 的世界中,廣義上來講,用戶只需要一個地址就可以訪問和使用各類去中心化應用,而這個地址所發生的每一筆鏈上交互,其對應的數據都可以被組合起來,無需任何應用許可。

3、通過代幣經濟實現更好的價值分配。

數據創造的價值如何能分配給產生這些數據的個體,是 Web3 面向數據要回答的重要議題,而不斷演進的代幣經濟可能是實現這種價值重新分配的核心手段,這一點任何曾經在各類空投中收益的用戶應該都有非常直觀的感受。在 Web3 的語境裏,用戶與任意應用的交互行為所積累和產生的數據,都是價值捕獲的載體。

其實,Crypto 市場本身的進化也在很大程度上驅動了 Web3 數據賽道的發展。供給端,多鏈宇宙的成型,各類應用的爆發,NFT 的蓬勃發展,以及新用戶大大量湧入,都讓數據的種類和數量有了指數級增長;需求端,需求的多維化和復雜化讓圍繞數據的獲取、整理、訪問、查詢、加工、分析,催生出了無數有想象力的場景和機會。

Web3 數據的可能性
隨著鏈上分析的增多,區塊鏈的匿名屬性逐漸被打破,例如大家可以根據 nansen 的標簽跟蹤大戶的交易地址和交易行為,也可通過鏈上地址識別出某一個地址參與的活動和組織以及鏈上行為,這讓我們的數據暴露在陽光下,失去了選擇隱私的權利。而 Nansen 近期表示已經標記超過 1 億個錢包,這讓隱私的需求越發得到重視。

目前的隱私解決方案主要包含的層面為隱私幣,隱私計算協議,隱私交易網絡、隱私應用等。

如果我們想保護我們的鏈上交易或者活動選擇性發現,或者我們希望過程不可見但結果可見,我們可以選擇隱私計算協議,如 Oasis Network 等,常用的技術包括包括零知識證明、安全多方計算、基於現代密碼學的聯邦學習、可信執行環節(TEE)等。

但是目前的協議可用性較為有限,大部分還屬於開發階段。落地較多的是 Secret Network,該公鏈已經上線跨鏈橋 Secret Bridge、隱私 DeFi 協議 Sienna Network、隱私交易協議 Secret Swap、比特幣無信任隱私解決協議 Shinobi Protocol 等應用。

從 2021 年下半年開始,頭部 VC 和開發者開始大量湧入隱私賽道,相信隨著這個市場的逐漸發展,人們會在如何利用數據產生更大價值的同時更好的遵循區塊鏈原教旨精神保護隱私之間尋找到一個平衡。

最後,再來簡單說一下,我們對市場趨勢的一個判斷:通過多維數據向量來構建去中心化的聲譽體系是 Web3 數據市場下一個最重要的用例之一,基於聲譽體系,各類金融場景比如信用借貸的解鎖成為可能。

一直以來,借貸都是 DeFi 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整個市場的產品類型以抵押借貸(通常是超額抵押)和閃電貸為主,不依賴(或者不完全依賴)抵押物的信用借貸一直被認為是最重要的演進方向,因為信用會造就一個更加自由交流的市場。

然而在 DeFi 中引入信用借貸所面臨的最大障礙就是貸款人只面對一個地址,無法有效驗證該地址另一端的借款人的償款能力以及是否有過不良信用記錄。一些解決方案試圖通過將鏈下的信用數據引入鏈上來完成這個目標,但如何保證保證鏈下數據本身以及在上鏈過程中真實性的問題,一直沒有被很好的回答。

現在,隨著鏈上身份系統的逐漸完善,以及可用於分析的數據和數據分析工具的同步增長,用戶在鏈上創造、貢獻、賺取和擁有的東西,都能夠逐漸積累成該用戶的聲譽,從而實現一個地址對另外一個地址有效的信用評估。其實,AAVE 背書的 Lens Protocol 其實就是在做這樣的事情,用 NFT 管理數據,為鏈上無抵押信用貸鋪設地基。

雖然已經生長出了百億美金的獨角獸,但 Web3 的數據賽道才剛剛開始。站在鏈上應用爆發的洪流之中,每一個比特和字節都在定義你是一個怎樣的 Web3 公民,我們需要尋找新的秩序和範式,共同抵抗新世界的熵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