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岩宏:因為被部落照顧,所以回來照顧部落

       青年返鄉被視為地方創生的契機,但阻礙青年返鄉的通常就是工作機會,越是偏遠工作就越少;在宜蘭大同鄉英士村長大的鍾岩宏,86年次,慈濟大學社工系畢業後就被召喚回部落服務,入伍服完兵役後仍舊回到社區,雖然也經歷過想往外發展的掙扎,但他還是留下來了,是什麼力量在支持他呢?

 

       英士位在台七線上,是前往北橫和中橫的必經之地,實際居住人口僅約300人,是海拔約四百公尺的原鄉部落,泰雅語舊地名Kn-bung,意為豐盛之地,日據時期被記錄為bong-bong,自此稱為芃芃社。英士社區發展協會從109年開始推部落觀光,鍾岩宏坦言這是一件很浩大的工程,過程中是起起伏伏。

 

       他目前擔任社區總幹事,負責的工作項目可以用包山包海形容,怎樣看待自己的角色和位置?他說自己的求學過程,一直往返於部落跟外地,見識了外面的世界,便幻想可不可以在部落發展觀光產業,觀光彷彿是劑萬靈丹,讓在地的人可以不外流,在部落就有事情做,就可以很好玩、很開心,然後是別人要來英士部落玩。

 

       不過理想跟現實總是有落差,做了才知沒有想像中的那麽輕而易舉,而是要非常花時間精力,首先要改善環境,設計服務的內容怎樣保有原住民的傳統文化,又可以讓顧客覺得好玩有趣,並且能維持部落原本的生活樣態,不會影響到族人們的生活,再來就是接待遊客需要相對應的人力需求,這些人力怎麽培訓跟培養,這些環節都是一關卡一關,尤其是商業模式需要專業的財務行政管理,才能穩定發展。

 

       鍾岩宏自認還在努力中,他也感謝一路走來,一些公、私部門的輔導和支持,讓協會可以慢慢地朝自立穩定的方向前進,他也明白,能不能達成當初心中的那個夢想並不重要,而是適不適合部落的現況與需要。

 

       在單親家庭長大的他直言,因為爸爸在外地工作,主要是阿嬤還有爸爸的兄弟姐妹在照顧他跟姊姊,有感於是整個部落在關心、照顧他們,感恩之餘,希望在自己有能力的時候也能回饋給大家,這樣的信念促使他選擇回來部落。或許,在部落大人眼中他還是個需要被照顧的孩子,但這個孩子現在也想用自己的力量照顧部落,讓青年願意返鄉的理由,始終都是因為愛


This is a companion discussion topic for the original entry at https://www.peopo.org/news/69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