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銘文龍頭ETHS推出虛擬機,一切“創新”彷彿回到了原點

ETHS:以太坊上的 Ordinals

7 月初,Tom Lehman 推出了 Ethscriptions 協議。而在中文世界,這一項目更多被稱之為 ETHS。Tom Lehman 曾任 Capsule 21 的聯合創始人、Genius 前CEO 及聯合創始人。

這一項目的有趣之處在於,在我們的印像中,技術似乎都在向著一種更為“先進”的方向進化。如何支持更通用的計算、實現更為複雜的功能、執行更加複雜的智能合約似乎“理應”是加密世界發展的方向。而 ETHS 卻有著一股“返璞歸真”的氣質。

與此前大火的比特幣銘文(Ordinals)類似,ETHS 也引入了一種新的方法將數據寫入鏈上 。具體來說,在以太坊的交易中,calldata 是一個“註釋字段”。例如,當攻擊事件後,我們常見的鏈上“短信聊天”通常就基於這一字段進行。而當與智能合約交互時,該字段也被用來給智能合約傳遞信息。

ETHS 與 NFT 類似,又有所不同。該產品使用以太坊交易的 calldata 字段存儲數據,ETHS 遠比 NFT 便宜 ,項目方表示其費用比 NFT 便宜了40 倍。如此大的差距則是因為 NFT 使用了昂貴的智能合約,而 ETHS 並未使用。

在 ETHS 的設計中,他們將需要存儲的數據(如 NFT)存放在這一字段中。用戶使用hexhero 等工具將URI 數據(統一資源標識符)轉換為十六進制格式。然後在鏈上發起一筆交易,並將十六進制數據存放進 calldata 字段,這即可變相實現數據的上鍊存儲。

一筆在以太坊網絡上的“銘文”就這樣誕生了。目前,ETHS 所支持的文件大小上限約為 90 KB,且無需智能合約

毋庸置疑,BRC-20 的大火啟發了 ETHS,在其官方文檔中也不吝對 BRC-20 的讚美。

而除此之外,NFT 市場的高度中心化,也是 ETHS 誕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團隊在文檔中坦言,在現在的 NFT 市場中,大量 NFT 無論是圖片存儲、NFT 發售,均存在著高度中心化的現象。試想一下,你已經收藏了多少圖片丟失的偽 NFT 了?而在發售環節則更是可怖。

BRC-20 的公平發布解決了團隊中心化的問題。而這也啟發了 ETHS 的誕生

當比特幣銘文出現之後,meme 市場為之歡呼。這是一款“根正苗紅”的 meme 產品,用戶可在 BTC 這一真正去中心化的 Layer 1 網絡之上實現“發幣”功能,且代幣無預留、無增發。最原始的銘文(而非智能合約)竟然實現了現在日益進步的先進公鏈都難以實現的“去中心化”。

而 ETHS 也擁有相同的特點。ETHS 的團隊認為,該協議徹底改變了 NFT 格局,並為完全去中心化的鏈上存儲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他們認為,“這可能會開闢新的創造性的表達途徑,並重新定義未來我們感知數字資產的方式。”

但在被其迷人的敘事吸引之前,我們不妨把故事回到一切的起點——還記得完全去中心化的比特幣嗎?

當人們厭倦了沒有智能合約、“落後”的 BTC 網絡,ETH 誕生了。當人們發現智能合約讓一切變得那麼複雜,人們又回到了BTC 網絡去尋找最初的去中心化:在沒有智能合約的網絡上炒作略帶“智能”的BRC、在足夠智能的EVM 網絡上炒作假裝“不智能”的銘文、在假裝不智能的ETHS 上實現初具“智能”的啞巴合約……這恰如馬克吐溫所言:歷史不會重演,但是會押韻。

這場不斷“假裝”的創新遊戲,又將於何時休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