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比特大陸共同創辦人吳忌寒創立、總部位於新加坡的礦機共享服務平臺比特小鹿(Bitdeer)今日宣布,已完成在不丹的挖礦設施建置,截至 7 月底,已有約 23,000 臺新購礦機抵達不丹礦場,這些新礦機將提供約 2.5EH/s 的算力。
今年 5 月,吳忌寒旗下的礦機共享服務平臺比特小鹿(Bitdeer)宣布與不丹主權財富基金 Drug Holding & Investments 合作,將共同設立 5 億美元加密貨幣挖礦基金,以發展綠色加密貨幣挖礦業務,目標是利用不丹豐富的水力發電優勢做到無碳挖礦。
比特小鹿在上月則開始為比特小鹿綠色比特幣基金籌資,該基金旨在投資不丹的比特幣挖礦業務,基金期限為 6 年,計劃為其一期建設項目籌集 8000 萬美元,比特小鹿將利用這筆資金在不丹建設總算力接近 20EH/s 的挖礦項目。
2.3 萬臺礦機已到不丹
而比特小鹿今日發布公告宣布,已完成在不丹的一個挖礦設施建設,且正在進行通電測試,今年 7 月,約 1.5 萬臺礦機抵達不丹的 Gedu 挖礦數據中心,截至 7 月底,約有 2.3 萬臺礦機已在 Gedu 挖礦數據中心,但尚未完全啟用。
當所有礦機都通電後,這些新礦機將提供約 2.5 EH/s 的算力,而根據 F2pool 計算機,自截稿時間當前難度試算,這些新礦積約可以提供每天約 6.025顆BTC 的預期收益(約美金175734 美元)。
另外,公告指出,還有約 7000 臺礦機目前正在運往 Gedu 挖礦數據中心, Gedu 數據中心的建設已經完成,目前正在進行通電測試。截至 2023 年 8 月 7 日,大約有 11,000 臺礦機正在穩定運行。
挖礦規模激增
比特小鹿執行長 Linghui Kong 表示,比特小鹿 7 月在營運和基礎設施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成功擴大旗下自有和託管礦機的規模,算力實現穩定的年、月成長,該公司自挖礦業務 7 月挖出 220 枚比特幣,較去年同期成長 41% 。
與此同時,比特小鹿持續減少德州挖礦數據中心的用電量,以協助穩定德州電網,來應對德州今年夏天的極端高溫,通過這種方式,比特小鹿持續產生電力信貸。
受益於由於不丹新挖礦設備到貨,比特小鹿的專有算力從 6 月底的 6.2 EH/s 上升 1.7 EH/s 至 7 月底的 7.9 EH/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