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銀行:資產代幣化在2030年,市值上看5兆美元

花旗銀行在今年 3 月的一份報告中表示區塊鏈產業接近轉捩點,而下一次區塊鏈技術的大規模採用,現實世界資產代幣化(RWA)有望成為殺手鐧,報告預計到 2030 年,代幣化數位證券市場規模將成長至 4 至 5 兆美元。
今年現實世界資產代幣化的 RWA 賽道備受矚目,許多人都看好 RWA 將成為下一輪牛市熱點,這其中就包括傳統金融巨頭花旗銀行 (Citibank),花旗銀行在今年 3 月底的一份報告指出,而下一次加密技術的大規模採用將由 RWA 和 央行數位貨幣 (CBDC) 來推動。

花旗看好金融和現實世界資產的代幣化將成為區塊鏈達到超越 10 兆美元規模的「殺手鐧」,報告預計到 2030 年,代幣化數位證券的市場規模將成長至 4 ~ 5 兆美元,基於分佈式帳本技術 (DLT) 的貿易金融規模將達到 1 兆美元。

報告稱,證券和基金等私人部門 / 非上市公司的代幣化市場將增長 80 倍,到 2030 年突破 4 兆美元,另外 1 兆億美元將來自回購、證券融資和抵押品市場。

資產代幣化大規模採用至少還需 6 年

報告稱,資產代幣化大規模採用預計還需要 6~8 年的時間,但花旗表示,隨著政府、大型機構和企業從研究代幣化的好處轉向試驗和概念驗證,採用的趨勢已然出現轉變。

代幣化的好處,特別是對於私募基金和證券來說,包括不需要昂貴的對帳、減少結算失敗、提高運營效率、去中心化以及接觸更廣泛的市場參與者。

代幣化還允許藝術品或房地產等非流動資產貨幣化,提供道路、重型機械等​​基礎設施融資的新方式,並允許中小企業通過 DeFi 渠道直接籌集資金,並通過潛在減少需要持有的資本量和簡化抵押流程來提高資產負債表效率 。

鑑於當前的產業趨勢,數位抵押品市場似乎有可能成為數位代幣化證券流動的第一個規模化用例。

花旗更對此提出了數位原生金融資產基礎設施未來型態的想像,該基礎設施將可在全球範圍內使用,24x7x365 全天候運行,並透過智能合約和支持 DLT 的自動化功能進行優化,從而實現傳統金融基礎設施無法實現的用例。

代幣化採用仍存在阻礙

花旗在報告中也點名了影響資產代幣化主流採用的阻礙,包括缺乏支持代幣化工具的既定法律和監管框架、仍缺乏新的技術基礎設施,行業也還未有統一的標準和互操作性。報告也補充道:

在將公共區塊鏈應用於金融基礎設施的背景下,交易速度和吞吐量、活躍性和數據可用性以及交易級隱私對於機構來說非常重要。”

然而,這些只是成長的煩惱,隨著生態系統的成熟、技術的發展和採用的增長,這些都會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