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擺脫 Terra 暴雷事件帶來的陰霾之後,Cosmos 生態將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內迎來幾個重要的裡程碑,例如鏈間安全性(ICS)& Atom 2.0,以及 trustless 的比特幣側鏈項目 Nomic 的上線。
本文將簡單地介紹一下這些裡程碑,以及它們的意義。
鏈間安全性(ICS)& Atom 2.0
根據最初的設計,Cosmos Hub 是一條極簡主義區塊鏈,這意味著任何項目方都可以使用其開發的 Cosmos SDK 和 Tendermint 組件搭建自己的區塊鏈(例如 Thorchain、Oasis、Okchain、Terra、Osmosis、Cronos chain 等等),然後,這些獨立的公鏈可通過 IBC 跨鏈通信協議實現互通,這導致 Cosmos Hub 本身並冇有什麼應用,也缺乏價值捕獲的手段(主要依靠新公鏈對 ATOM 質押者的空投)。
這在促進整個 Cosmos 生態無序擴張的同時,也會帶來安全隱患問題,因為每條獨立的鏈需要自己負責安全性,而 IBC 跨鏈通信的安全性,又取決於較弱一方的公鏈。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Cosmos 生態的開發者提出了一種鏈間安全性(ICS)解決方案,其將 Cosmos Hub 作為安全的來源,並麵向其他較弱的 Cosmos 生態鏈,這種模式有點類似於 Polkadot ,我們也可以將其稱為 Layer 0 模型。
從本質上講,Layer 0 是一種區塊鏈軟件,它負責協調計算機網絡,托管區塊鏈可以在其中部署的數據和邏輯,這允許托管的區塊鏈在 Layer 0 安全保護的環境中執行其功能和應用套件,而作為報酬,托管鏈需要支付一些費用。
在 Cosmos Hub 使用的鏈間安全性(ICS)解決方案當中,Cosmos Hub 將通過出租其高價值、ATOM 代幣支持的驗證者組來保護市值較小的 Cosmos 生態鏈,而這將為 ATOM 代幣質押者帶來一定的收入。
另一方麵,ATOM 原有的經濟模型保持了一個較高的代幣通脹率(目前約為 13%),這可能並不是一個健康的設計,因此,Atom 在接下來的 2.0 版本當中或許將對代幣經濟模型進行修改,以解決高通脹帶來的擔憂。
截至目前,已宣布接入鏈間安全性(ICS)解決方案的 Cosmos 生態鏈有包括 QuickSilver、Neutron 在內的 4 條鏈,總體來看規模都相對較小。
而像 Evmos、Cronos、Osmosis 等規模較大的 Cosmos 生態鏈,目前都不太可能會依托於 Cosmos Hub,因此在提升 Atom 代幣的價值捕獲方麵,ICS 的影響力究竟有多大,還有待於我們進一步的觀察。
注:關於 ATOM 2.0 經濟模型的具體修改,需要等待 9 月 26-28 日的 Cosmoverse 2022 大會公布,根據路線圖的規劃,ICS 將在 10 月份進行審計和漏洞修複工作,11 月份進行公開測試網測試,12 月份進行治理投票,2023 年 1 月正式上線 ICS。
無需信任的比特幣側鏈項目 Nomic
Nomic 與其他 Cosmos 生態鏈一樣,它也建立在 Tendermint 的共識引擎之上,並借助 IBC 協議與其他公鏈進行通信。不同的地方在於,Nomic 並冇有使用 Cosmos SDK 來構建 IBC 兼容鏈,而是開發了一種新的高性能區塊鏈應用框架,稱為Orga,這是一個用 Rust 語言編寫的新的確定性狀態機框架,在提升性能的同時,由於 Rust 編程語言,其所需的代碼量減少了 10 倍,因此理論上安全性會更高。
而 Nomic 瞄準的,正是整個區塊鏈行業都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無需信任的比特幣錨定幣。
對此,Nomic 所使用的,並非傳統的多重簽名跨鏈解決方案,而是用到了 Schnorr 簽名、Taproot 以及比特幣 Checkpoints(檢查點)方案,在詳細展開之前,我們先簡單了解一下這三個概念。
1、Schnorr 簽名
Schnorr 簽名是由 Claus Schnorr 於 1989 年提出的一種數字簽名方案,其申請的專利到 2008 年才到期。這種簽名方案的特點是其簡單性和安全性,它是經典且普遍被采用的橢圓曲線簽名算法 (ECDSA) 更有效的替代方案。
借助 Schnorr 簽名,我們就可以輕鬆利用多重簽名方案和批量驗證。
2、Taproot
Taproot 是比特幣網絡最重要的升級之一,其旨在改善用戶的隱私,並允許創建更複雜的交易,其包含了 3 個比特幣改進提案(BIP):
-
BIP340,引入 Schnorr 數字簽名方案,以提高多重簽名性能。
-
BIP341,基於 SegWit 更新,旨在增加可包含在交易中的信息量。這是通過稱為 MAST 的腳本實現的,由於這個腳本,可以隻在公共賬本上注冊執行條件,這提高了多重簽名采用和複雜腳本的效率。
-
BIP342,它是比特幣編程語言 Script 的升級版,從而引入了上麵兩個 BIP。
3、比特幣 Checkpoints(檢查點)
網絡將定期在比特幣區塊鏈上進行交易,這些交易從儲備錢包中支出。這些交易稱為檢查點(Checkpoints),用於 (1) 收取存款,(2) 更新儲備腳本以反映最新的簽名集,(3) 支付待處理的提款,(4)為輕客戶端提供一種方式,以驗證由比特幣網絡的工作量證明(PoW)保護的側鏈網絡的狀態,以及(5)使先前的“緊急支出”交易無效。
每個檢查點由 3 筆連接的比特幣交易組成:存款收集交易、檢查點交易以及支付交易。
————————————————————————
通過使用 Taproot 以及 Schnorr 簽名解決方案,多重簽名的簽名人最多可以提升到 1000 個,而這些簽名人,正是 Nomic 區塊鏈的驗證者,通過這種特殊的多重簽名合約,網絡中的任何個人都無法獲得儲備的比特幣,而是需要超過三分之二的驗證者簽名才可以從儲備金中提取資金。
而基於 Tendermint 共識機製的網絡,通常大約有 100 個驗證者,這意味著 Nomic 的多重簽名人也將是這個數字。
另外,對於采用權益證明(PoS)共識機製的網絡,已知最大的一個安全問題被稱為長程攻擊(long-range attack),此類問題可以通過帶外解決方案解決,例如通過從受信任的第三方那裡接收有關網絡的新知識,而使用比特幣檢查點(Checkpoints)機製,允許客戶端利用比特幣區塊鏈工作量證明(PoW)的安全性來防止長程攻擊。
總的來說,Nomic 通過三種方式增加了跨鏈 BTC 等價物的安全性:
-
降低代碼的複雜性,以減少攻擊麵;
-
增加多重簽名人,以增加攻擊的實施難度;
-
采用比特幣 Checkpoints 機製,以利用 PoW 的安全性來防止 PoS 長程攻擊;
因此,從理論上來看,相比 wBTC、renBTC 等比特幣錨定幣,Nomic 的解決方案要更去中心化,也更無需信任。
但仍然要注意的是,如果網絡的驗證節點變得過於集中,那麼提高多重簽名人的數量似乎也並冇有太多意義,而這正是 Nomic 乃至整個 Cosmos 生態都急需解決的問題。
那 Nomic 究竟能給整個 Cosmos 生態帶來什麼呢?
- 通過允許 BTC 在 Cosmos 生態係統中以去中心化的方式進行交易,Nomic 將促進 Cosmos 的 DeFi 生態;
- 基於超額抵押、低波動性的 BTC 儲備發行的穩定幣,我們將能夠基於 DAI 模型構建一個 Cosmos 原生穩定幣,並且它可以完全去中心化和抗審查,而這正是 Nomic 規劃的下一步;
- 一種新型的 L1 Cosmos 區塊鏈,它可以利用比特幣 PoW 網絡的安全性,並享受 PoS 帶來的可擴展性。
截至目前,Nomic 已經在測試網上啟用了 IBC,並將在確認安全後正式在主網上啟用 IBC。
小結
通過無需許可的方式,Cosmos 促進了其生態的創新,然而,過於鬆散的網絡架構,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 Cosmos 生態的發展(人們會擔心獨立鏈的安全性)。而鏈間安全性(ICS)解決方案以及 Nomic 采用的新型 L1 架構(利用了比特幣網絡的安全性)的引入,將對整個 Cosmos 生態產生非常積極的影響。
但我們仍然需要注意的是,對於 Atom 以及 其他 Cosmos 生態 token 來說,僅僅這些進展,並不一定意味著它們將會取得成功。